更新时间:2025-06-05 14:04:32 点击次数:62 次
哈尔滨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需严格遵循多项技术标准与规范,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、耐久性和施工性能。以下是基于权威标准与行业实践的原材料选择要求:
一、水泥选择要求
强度与品种
优先选用强度等级≥42.5的硅酸盐水泥(P·I、P·II)或普通硅酸盐水泥(P·O),同一工程应使用同一厂家、同一品种、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,以保证颜色和技术参数的一致性。
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,以减少水化热积聚,降低开裂风险。
质量指标
必检项目:凝结时间、安定性、胶砂强度、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。
特殊要求:低碱水泥需控制碱含量(≤0.6%);中低热水泥需检测水化热。
适应性
水泥颜色需均匀稳定,保水性好,与外加剂相容性佳,以减少坍落度损失及泛碱现象。
二、骨料(砂、石)要求
1.粗骨料(石子)
级配:需连续级配,最大粒径≤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/4,且≤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/4;实心板骨料粒径≤板厚的1/3且≤40mm。
含泥量与泥块含量:含泥量≤1%(抗渗、抗冻混凝土≤0.5%),泥块含量≤0.5%(抗渗、抗冻混凝土≤0.2%)。
针片状颗粒:含量≤15%,压碎值指标需达标。
碱活性:需进行碱-硅酸反应活性检验,避免碱骨料反应。
2.细骨料(砂)
级配:宜用中砂(细度模数2.6-3.0),泵送混凝土需满足300μm筛孔通过量≥15%。
含泥量与泥块含量:含泥量≤3%(高强混凝土≤2%),泥块含量≤1%(抗渗、抗冻混凝土≤0.5%)。
氯离子含量:钢筋混凝土用砂≤0.06%,预应力混凝土≤0.02%;海砂需经净化处理,氯离子含量≤0.03%。
人工砂:需控制石粉含量(按强度等级限定)及压碎值指标。
三、掺合料选择要求
粉煤灰
等级:宜用Ⅰ级或Ⅱ级,需检测细度、需水量比、烧失量。
掺量:一般≤13%,避免影响混凝土颜色;大体积混凝土可掺至20%-30%以降低水化热。
矿渣粉
比表面积≥400m²/kg,活性指数需达标,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并减少水泥用量。
硅灰
活性高,但需水量大,需严格控制掺量(通常≤10%)并调整配合比。
四、外加剂选择要求
相容性
需与水泥适应性好,确保坍落度损失小,避免凝结异常。推荐使用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,可提升混凝土和易性。
氯离子与碱含量
钢筋混凝土中外加剂氯离子含量≤0.1%,碱含量越低越好,以改善混凝土外观与耐久性。
功能适配
抗冻混凝土:掺引气剂(含气量4%-6%)。
大体积混凝土:掺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。
高性能混凝土:掺高性能减水剂(减水率≥25%)。
五、水的要求
优先使用饮用水,非饮用水需检测pH值、氯离子含量及有害物质,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。
六、其他关键原则
存储与均质性
原材料需有足够存储量,同一工程原材料颜色和技术参数应一致;粉煤灰、矿渣粉等需防潮结块。
环保与经济性
优先选用低水化热、低碱含量材料,通过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(胶凝材料总量≥350kg/m³)以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。
试验验证
所有原材料需经试验确定最佳掺量及配合比,确保混凝土强度、耐久性(抗渗≥P6,抗冻≥F50)及工作性能(坍落度120-180mm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