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5-27 08:24:10 点击次数:71 次
在哈尔滨商混施工中,离析现象是指混凝土中粗细骨料、水泥浆等各组分发生分离,导致混凝土均匀性变差,影响其强度、耐久性等性能。为避免离析现象,可从原材料、配合比设计、运输、浇筑及振捣等环节采取以下措施:
原材料控制
骨料
级配合理: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,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搭配要合适,确保粗骨料之间的空隙能被细骨料充分填充。例如,在连续级配中,不同粒径的骨料相互搭配,形成一个紧密的结构,减少离析的可能性。
含泥量控制: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,含泥量过高会使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粘结力降低,增加离析风险。一般来说,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%,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应超过3%。
水泥
质量稳定:选用质量稳定、强度等级合适的水泥。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,其颗粒级配、凝结时间等性能有所不同,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离析情况。例如,水泥的细度过大,会导致需水量增加,容易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。
与外加剂相容性:确保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良好。某些外加剂可能会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不良反应,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,从而引发离析。
外加剂
合理选用: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,合理选用外加剂。例如,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,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,但如果使用不当,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离析。因此,在选择减水剂时,要进行试验,确定其最佳掺量。
均匀掺加:外加剂应均匀掺加到混凝土中,避免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。可以采用先将外加剂溶解在水中,再与混凝土拌合的方法,确保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分布均匀。
配合比设计
水灰比
合理确定: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离析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水灰比过大,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多,容易导致骨料与水泥浆分离。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、使用环境和施工要求,合理确定水灰比。一般来说,水灰比不宜过大,对于普通混凝土,水灰比通常控制在0.4-0.6之间。
砂率
适当调整:砂率是指砂的质量占砂、石总质量的百分比。砂率过小,细骨料不足,无法充分填充粗骨料之间的空隙,会导致混凝土离析;砂率过大,细骨料过多,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,降低混凝土的强度。应根据骨料的级配和混凝土的用途,适当调整砂率。一般来说,砂率控制在30%-50%之间。
胶凝材料用量
足够用量:保证混凝土中有足够的胶凝材料用量,使水泥浆能够充分包裹骨料,形成均匀的混合物。胶凝材料用量过少,水泥浆不足,骨料容易分离。
运输管理
运输设备选择
搅拌车: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运输,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低速旋转,防止混凝土分层和离析。搅拌车的转速一般控制在2-4r/min,运输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不超过1.5小时。
其他设备:如果使用其他运输设备,如翻斗车等,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,并在运输过程中采取覆盖等措施,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和离析。
运输路线规划
平坦道路:选择平坦、畅通的运输路线,避免车辆颠簸过大。车辆颠簸会使混凝土中的骨料下沉,水泥浆上浮,导致离析。在运输过程中,应尽量减少急刹车和急转弯的次数。
浇筑与振捣控制
浇筑方法
分层浇筑: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结构,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。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过大,一般控制在30-50cm之间。分层浇筑可以使混凝土中的热量和水分均匀散发,减少离析现象。
连续浇筑:尽量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,避免出现施工缝。如果必须留置施工缝,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,确保施工缝处的混凝土结合紧密。
振捣操作
合理振捣:采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振捣方法,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。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,过短会使混凝土振捣不密实,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离析。一般来说,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、无气泡冒出、表面泛浆为宜。
振捣顺序: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振捣,如先从边缘开始,逐渐向中间推进,避免漏振和过振。对于钢筋密集的部位,应采用小直径的振捣棒进行振捣,确保混凝土能够填充到钢筋之间的空隙中。
现场管理
坍落度检测
定期检测: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,应定期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。坍落度是反映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指标,坍落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离析。如果发现坍落度不符合要求,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或采取其他措施。
人员培训
专业操作: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,使其熟悉混凝土施工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。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离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