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3-07 08:44:50 点击次数:196 次
哈尔滨商砼的施工质量监控涉及多个环节,以下是具体的监控要点:
原材料质量监控
水泥:检查水泥的品种、强度等级、安定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每批次水泥都应有质量证明文件,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。
骨料:对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、含泥量、泥块含量、针片状颗粒含量等进行检验。如砂的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,石子的针片状颗粒过多会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。
掺合料:常见的掺合料如粉煤灰、矿渣粉等,要检验其细度、需水量比、烧失量等指标。
外加剂: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,检查其减水率、缓凝时间、膨胀率等性能指标,确保其质量稳定且符合相关标准。
配合比设计与调整
设计验证:要求搅拌站根据工程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、耐久性等要求,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。
试配调整:在正式生产前,进行试配试验,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,如坍落度、扩展度、黏聚性和保水性等。若不满足要求,及时调整配合比。
动态调整:在施工过程中,根据原材料的变化以及现场实际情况,如天气变化导致骨料含水率改变等,对配合比进行动态调整。
搅拌与运输过程监控
搅拌控制:监督搅拌站的搅拌时间、搅拌速度等参数,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。一般来说,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0秒。
运输管理: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,根据不同的混凝土类型和环境温度,规定运输时间上限。如普通混凝土在夏季高温时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.5小时。采用搅拌车运输时,要确保搅拌筒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慢速转动,防止混凝土离析。
浇筑与振捣过程监控
浇筑准备:在浇筑前,检查模板的尺寸、位置、垂直度、平整度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,确保模板拼缝严密,防止漏浆。同时,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。
浇筑操作:监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,如采用分层浇筑时,控制分层厚度,一般不超过500mm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,要采取合理的浇筑方案,如斜面分层、分段分层等,以避免出现冷缝。
振捣作业:监督振捣棒的插入深度、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。插入深度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-100mm,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、不再出现气泡、表面泛出灰浆为准,一般为20-30秒。振捣间距一般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.5倍左右。
养护与拆模过程监控
养护措施: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应及时进行养护。一般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,养护时间根据水泥品种和混凝土性能要求确定,如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,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;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,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。
拆模控制: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情况和结构特点,确定合理的拆模时间。对于非承重模板,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,方可拆除,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1-3天;对于承重模板,如梁、板等,要根据跨度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比来确定拆模时间,如跨度大于8m的梁,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%才能拆模。
质量检测与验收
试件制作与检测:按规定的频率和方法制作混凝土试件,进行抗压强度、抗渗性、抗冻性等性能试验。
实体检测:采用回弹法、超声回弹综合法、钻芯法等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,对混凝土实体结构的强度、内部缺陷等进行检测。
外观检查: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、光滑,有无蜂窝、麻面、孔洞、露筋等缺陷,对于外观质量缺陷,要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修补、打磨等。
资料审查: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料,如原材料检验报告、配合比设计文件、施工记录、试件检测报告等进行审查,确保资料完整、准确、真实,符合工程档案管理的要求。